行業動態
把握行業脈搏 丈量行業動向
工業上機器換人帶來的失業問題如何看待?美國曾經這樣做!中國走在路上!

在過去兩個世紀的經濟歷史中,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人均GDP都在呈指數增長,人們享受經濟紅利的同時不得不承認,如果沒有技術上的重大突破,這種人類歷史上經濟進步是不可能的。英國的啟蒙運動為將科學發現轉化為工程師和工匠們的實用工具帶來了新途徑,蒸汽機的發現,使得電力,衛生設施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引擎,增加了整個地球上生存必須的標準技術,如今,機器人的革 命也已經到來。

針對機器換人帶來的社會影響,贊成和反對的兩派一直爭論不休,這個爭論在全世界范圍內都在進行,相關的研究報告和數據也正在支持著這些觀點。就像在工業革 命開始之際,盧迪特等運動的起因是英國擔心紡織部門的勞動力流離失所,很多人現在對機器換人的擔憂主要的原因也是失業,就像歷史上著名的路德派抗 議者摧毀了他們在工作中使用的機器,以保障工人就業,他們的理由是,如果自動化能夠使工廠的產出翻番,翻三番或翻兩番,那么經濟將需要現有勞動力的一半,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但歷史告訴我們,機器生產是工廠發展的必然,經濟卻沒有因此而衰退。
為什么我們要堅定不移支持機器換人,美國長達27年的機器換人歷程,或許就多角度揭開了機器換人背后的真相。
機器換人對美國帶來哪些影響?
在美國的許多地區,過去幾十年來,機器人一直在取代工人。但在2007年至2009年,因為經濟大蕭條開始,機器換人有所放緩。大蕭條是美國住房市場崩潰和全球金融危機之后的經濟衰退,在大蕭條開始后,經濟復蘇需求使得人力成本驟降,復蘇的新行業挽救了許多人的工作,并減緩了美國的自動化速度,使得2007年經濟危機開始后,機器人的使用強度開始急劇下降甚至幾乎停滯,但奇怪的是,到2009年以后,美國全國范圍內的機器人強度卻又開始陡然上升并在隨后繼續不斷提升。
一份世界基金會的報告研究了這段時間的實際情況,并估計了2009年至2017年大蕭條后自動化程度不斷提高的影響,他們得到的數據結果顯示,在這段時期內,美國工業機器人的使用量增加了一倍以上,但就業率沒有因此受到影響,產業效率卻因此而得到了提升,美國經濟開始得到恢復。
因為機器換人具備較強的地域性。研究人員繪制了美國262個受影響嚴重的大都市地區的機器人強度圖,該報告發現,機器人使用強度高的前十名地區都處于中西部各州,在10年來這些地方始終擁有極其高的機器人強度,這些地區的數據通常至少是所有其他地區強度的兩倍,但失業率卻沒有受到什么影響。
這是什么原因呢?報告認為,在這個時間段,機器人尚未帶來許多人所擔憂的可怕全國性影響,究其原因,是因為機器換人的影響會因工人群體而異,和地區和行業也有很大關系。具體體現在機器換人的主體往往是美國中西部制造業受教育程度較低的人群,因此在2007年大蕭條來臨后,年輕的工人先以高的速度失業,他們往往是受過較少教育的男性和受教育程度較低的成年女性,同時,在中西部的制造業中,機器人也大大降低了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男女的工資,但是這一狀況迅速被流轉。
報告撰寫人愛德華布勞斯坦學院的公共政策教授威廉·羅杰斯(William Rodgers)說:“在某種意義上,自動化程度的提高顯然會淘汰懶惰者和職業失敗者,即中西部地區那些年輕、受教育程度較低的制造業工人,尤其是這些行業中年輕的少數族裔工人,他們都為機器換人付出了很大代價?!?/p>
但羅杰斯也認為,雖然企業為了提升效率不斷采取機器換人,但是因為政府在這段時間內出臺了強力的經濟拉動手段,在龐大的經濟復蘇需求拉動下,各行各業迎來爆發高 潮,因此,強烈的經濟復蘇需求掩蓋了對中西部制造業工人工資和工作的一些不利影響,因為就業的緊迫性促使了這批早失業群體的開始自發就業轉移,同時非常多因為機器人提升效率的新產業產生了更大的就業需求,即使沒有如此強勁的復蘇,采用機器人的新行業也帶來比他們更多的工作崗位。
法新社為此就在報道中曾提到,預計到2030年,機器人將在全球范圍內帶來約2000萬個新的制造工作,同時又會提高整體經濟產出。因此機器換人帶來的社會動蕩并不大。赫爾德里希勞動力發展中心經濟學研究報告也表示,“這些大蕭條復蘇后的行業不僅使用的機器人數量多,而且招納的機器人維護人員也增長快。”
數據顯示,自2009年以來,美國人均機器人占有率的數量就增加了一倍以上,從每千名工人0.813到每千名工人1.974。這意味著這些失業的群體開始嘗試集中到以機器人產業為中心的相關行業中去。這項研究結果也表明,在機器人發展的階段和步伐以及適當的經濟條件下,一些沒有大學學歷的工人開始從機器人化中受益,因為這變相促使了他們的自我行業升級。
這一認知得到了非常多權威機構的認可,根據圣路易斯聯邦儲備銀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t.Louis)的研究指出,在過去的二十年中,機器人在美國制造業中的使用總量已增長了兩倍多,并且在世界其他地區已翻了一番,機器人取代了許多類別的工人,這些原有工人開始向著與機器人相關的方向和類似行業轉變。而且,機器換人過程中,不僅僅是勞動者工作性質發生了變化,自動化流程和效率也因此在升級。據分析,機器人也已經侵蝕了一定數量的中級“中等技能”職業,而對技能和低技能職位的占有份額也在增加。
機器換人是一個經濟學問題
同時,該報告發現機器換人對許多行業起到了根本性變革,加快了全球經濟流轉。
工業機器人初的發展,本質上是人類為了提高良品率以及單位產出效率而研發的一種設備。在美國,四個制造業占機器人的70%:汽車制造商(使用中的機器人占38%),電子產品(占15%),塑料和化學工業(占10%)和金屬制造商(占7%)。其中汽車行業機器人的普及率高,也受到機器換人影響深,這些行業因為單品類,銷量大,因此零部件的標準化要求高,而機器換人對于效率得到了顯著性提升。
但汽車行業機器換人,美國先開始,但在2007年被法國趕超,隨后法國一直位居首位,其次才是美國和德國。法國汽車制造業采用機器人的密度為每千名工人148個機器人,而美國為136個,而意大利和德國則使用約120個機器人。波士頓大學經濟學助理教授Pascual Restrepo博士發表在《政治經濟學》雜志的報告解釋了這一現象:“法國以及西班牙,英國和瑞典等國的平均水平在1990年代末和2000年代初都先于美國,但在近十年中,美國已經超過了這些國家,這一切從1993年開始,但一直到2007年,美國陷入了對于機器換人的猶豫,于是美國再次被趕超?!?/p>
這一現象的出現在于美國機器換人產業集群的優勢消失?!凹词姑绹羌夹g上非常先進的經濟體,但就工業機器人的生產、使用和創新而言,是一個需要持續性探索的過程,2年的停滯使得它仍落后于許多其他發達經濟體,”麻省理工學院的經濟學家達倫·阿斯莫格盧(Daron Acemoglu)分析了機器人在美國大陸722個通勤區中的影響表示,因為在美國的密集使用機器人行業存在很大的地域差異,因此一旦停滯,某片地區產業集群的優勢可能就因此喪失殆盡。
鑒于機器人發展部署集中在中西部地區的趨勢,美國在2007年受影響大的就是汽車行業,因為密歇根州的機器人集中度高,在底特律,蘭辛和薩吉諾的上下游產業就業受到的影響大?!安煌男袠I在美國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足跡,” Acemoglu指出?!皺C器人問題明顯的地方是底特律。無論汽車制造業發生什么,對底特律地區的影響都比其他地方要大得多。”
研究人員結合了IFR的數據后發現,在這些區域中,用機器換人使得每個機器人在本地平均替換約3.3個工作,但是,因為產業集群效應,在制造業中增加機器人可以通過降低商品成本等方式使該國其他行業和其他地區的人們受益,這些國家獲得的整體的經濟利益往往會更高。例如采取機器人將擋風玻璃安裝在德國梅賽德斯奔馳A 級轎車上,這將在價格等方面為企業帶來更多的競爭優勢,促使本土或者其他國家的消費者產生購買,這一個個小的改變或許就能夠加快經濟循環的速度。研究人員認為,到2030年,機器換人帶來的全球生產率的提高將為全球經濟帶來5萬億美元的“機器人紅利”,機器換人帶來更多的是一個經濟學的問題。
返回頂部
掃一掃 關注我們